從云計算平臺發展探索金融行業IT基礎架構技術路線選型
「隨著移動終端、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應用,越來越多的金融行業將業務從傳統數據中心向云數據中心遷移,在享受云計算平臺靈活、更具可伸縮性、成本更低的便利的同時,也更多地開始關注云計算平臺底層架構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等問題。本文從金融行業云計算平臺創新、覆蓋、融合、共享角度,從云平臺發展關注的安全、可靠、可用的維度,從混合云平臺發展對IT基礎架構的應用要求,探討金融行業發展混合云平臺IT基礎架構的可行之路。(2023-2-25)」
關鍵詞:云計算平臺 IT基礎架構 云存儲資源池技術
近年來,中國云計算產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云計算已逐漸被市場認可和接受,市場增速步入全球領先行列。據2018年上半年《IDC全球公有云服務跟蹤報告》顯示,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居全球第一,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相比傳統IT基礎架構,云計算具有更加靈活、更具有可伸縮性、成本更加低廉的特點。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行業云與管理云服務市場開始興起,給云計算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活力。對于一家金融行業來說,建設自己的云平臺,或者把數據中心相關運用服務向云端遷移,IT基礎架構的技術構建問題更加值得思考和關注。
一、金融行業云計算平臺的特點
經過連續多年的發展,中國金融行業已經形成了符合產業發展的基本的云生態環境。從政府政策、行業標準、產業發展、技術積累、技術創新層面來看,云計算環境都在經歷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金融行業的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即在云端提供給消費者的包括處理CPU、內存、存儲、網絡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服務是對所有計算基礎設施的利用的相關服務。企業級服務的云計算平臺體系架構呈現如下特點:
首先,金融行業用戶要打破物理世界和數字化世界的壁壘,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必須依靠虛擬化與云平臺,必須依靠基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構成的數字化世界的技術。
其次,云計算不但包含了各種IT需求資源,比如包括處理CPU、內存、存儲、網絡資源池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服務,還包括各種APP應用和能進行業務發展的大數據分析等功能,使我們的各種資源實現共享,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
第三,企業級云計算平臺通常被看作是企業創新的孵化器,不管是傳統企業的轉型,還是新興企業的崛起,都可以依賴于這個平臺來提供更多的行業運用。針對行業運用云平臺會被越來越多的來自各行各業的企業接受并運用。目前常見的有金融云平臺、教育云平臺、政務云平臺、工業云平臺、醫療健康云平臺、環保云平臺等,它們均在不斷地茁壯成長。
二、云平臺發展的存在的核心問題
云平臺的市場吸引力仍在提升,基礎云環境無論是共有云還是私有云還是混合云已成為IT新興技術(如:AI、區塊鏈、物聯網、無服務器計算和數據服務)實現的重要支撐平臺。領先的公有云服務商也在不斷加強在AI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投入,同時,加強生態影響力,提高自身的差異化優勢。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
。ㄒ唬┌踩
云計算環境一般都是多用戶的環境所設計的,其目的也是讓盡可能多的用戶來共享云計算平臺的資源環境,才能降低成本支出。而多用戶的屬性,必然不可避免地造成管理及安全成本,特別是對于一些信息敏感的部門和特定行業要格外關注云環境的安全性;同時對業務連續性的考量來說,對數據安全性的憂慮仍是妨礙企業上云的主要挑戰。安全是一個共享的而不是均分的負擔,某些管理程序就可能被一些潛在漏洞和攻擊利用來影響其他用戶的系統程序。
。ǘ┛煽啃
云計算平臺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關鍵就是要有高使用率,高使用率會帶來的是否具有高可靠性的問題。因此無論如何,即使供應商是集群部署,在充分保障冗余性和提高可用性的策略的情況下,仍然存在發生宕機的可能性。宕機就必然會影響進入部署的云應用的能力,所用云計算平臺對用戶應用的可用性評價和正常以及延長宕機時間就尤為關鍵,值得關注。
。ㄈ┛捎眯
前端新興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IoT、邊緣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主要應用于生產端,將極大促進制造業的柔性化、精益化、智能化。但這些技術的背后帶來高計算、高存儲、高時效的要求,需要愈發強大的IT 基礎設施能力、運營管理體系的支撐,會進一步驅動云市場的高可用性的發展。金融企業會同時與多家云供應商保持聯系,進行相應的業務遷移,采用應用網關工具如CloudSwitch來最小化架構的變更和簡化云之間的應用端口來強化云平臺環境的可用性尤為必要。
三、混合云發展對IT基礎架構提出的要求
金融行業用戶在出于安全因素方面考慮的情況下,會將自身行業數據存放在自建的私有云中,防止泄密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又需要從公有云的計算資源上為公眾提供相應服務,這種情況無法避免,因此混合云被越來越多的采用,這也就對IT基礎底層架構在合規、安全、穩定性、可靠性、處理能力、響應速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歸納起來包括如下幾點:
第一,保證業務的穩定、連續的運行是對底層基礎架構建設的首要要求。在保證金融行業的業務應用跑起來、數據能存儲的同時,還要保證整個應用平臺更加可靠、穩定、高響應性,能夠滿足業務持續發展要求。
第二,要考慮到金融行業企業IT基礎設施老舊設備、系統的利用。企業級IT基礎設施構建要考慮新老系統的交替,數據中心的遷移、數據的無縫對接、應用的延時等問題,但并不是意味著所有的架構都要被推倒重來,所有的原有設備都要被換掉,而是可以綜合利用。
第三,云平臺的發展會重構應用開發流程及IT運營重組。一個靈活的開發環境是任何開發的基礎條件,作為android的手機應用程序的開放程度必然大于蘋果手機的開放程度,通過不斷整合和部署,能夠減少開發過程中的困難,也必然會得到更多廠商的支持。同時,借助某些工具來支持虛擬機的動態應用部署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人們所稱的“infrastructure as code”。 第四,各種冗余的硬件資產也可以加入到云環境本身來,昂貴、高度靈活性的設備也好,相對便宜、老舊的設備也可以利用起來,共同搭建基礎架構配置,從而滿足獨一無二的應用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的IT基礎設施平臺能滿足包括計算、存儲、網絡服務等用戶需求。
四、金融行業發展混合云平臺IT基礎架構的思路探索
。ㄒ唬﹤鹘yIT模式與新興IT模式共存的現狀模式
金融行業歷來重視IT信息化建設與發展,不僅構建了核心業務的本地雙活系統,也在同城做了關鍵業務的災備,并且規劃了私有云建設測試平臺。這些舉措使我行在未來五年完全有能力構建比較完善的私有云架構,對傳統關鍵核心業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但是僅僅依靠這樣的架構并不能滿足新興的“互聯網+業務”的需要?梢韵胂,至少在未來5-10年, 80%的金融企業IT基礎架構將以雙模式不可能相互替代,會以并存的方式共存。
就如上圖所示,不同的IT模式應對的是不同的業務類型,傳統IT更滿足火車票購買這樣對數據精準、安全的業務就如同我行管理的各行儲蓄業務,對于這樣的關鍵業務,更多的是求穩;新興IT滿足淘寶購物這樣對數據精準、安全要求不是很高,更在意快速響應的業務如同金融大數據分析業務。
。ǘ┐嬖诘膯栴}
金融行業在IT系統架構的建設中不可避免要考慮雙IT的建設模式,既要滿足傳統IT架構的穩定可靠,又要應對新興業務的快速敏捷。目前常用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構建兩套獨立的IT系統。一套用于傳統IT業務,一套用于新興IT業務。這樣確實是很方便地解決了5至10年過渡期的難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兩套IT系統基礎架構,重復建設度100%,沒有合理復用基礎IT資源,浪費了單位建設投資。二是從業務層面上,兩套割裂的IT系統基礎架構,難以實現業務層面的有效對接,例如如何有效將歷史數據轉換為大數據基礎數據等。三是從管理和運維角度,兩套割裂的IT系統基礎架構,不利于有效管理運維,讓全行的管理運維工作量呈百分比提升,效率降低。一套IT系統基礎架構能夠同時為傳統IT系統和新興IT系統整體提供服務,或者一套IT系統基礎架構平臺能夠同時承載傳統IT業務和新興IT系統業務,才是未來5至10年,全行IT基礎架構的最優選擇。
。ㄈ IT基礎架構建設建設規劃
從2018年11月IDC FutureScape 報告公布的全球信息技術(IT)行業展望可以看出,未來5至10年的IT基礎架構建設規劃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需重點考慮IT系統如何與AI進行結合,在未來將云部署應用于邊緣計算,25%的端點設備和系統將執行AI算法;二是需要強化與IT新興技術(如:AI、區塊鏈、物聯網、無服務器計算和數據服務)的高度融合。尤其是隨著區塊鏈的數字身份的發展;三是需考慮未來與多云和混合云技術、工具的融合力度。這些要求全行在下一個5年IT建設規劃時,需要考慮混合云作為以后發展的方向。
通過與業內多家廠商進行溝通,了解到國內很多廠商目前已經在存儲層面推出了類似的解決方案。傳統存儲陣列與分布式存儲各有優缺點,企業往往要面臨艱難的選擇。國內廠商主要依托其在2016年發布的CloudSAN云存儲資源池技術(目前已經在全國近百個行業用戶得到充分應用),打通傳統IT架構和新興IT架構的壁壘,統一承載兩種不同的業務類型。即基于存儲互聯的技術思想,CloudSAN這種由多種SAN存儲節點組成,并成功地將云架構和SAN存儲技術融為一體,從而滿足了從單一應用到多應用,小規模到大規模,存儲資源池化的存儲需求。
如上圖所示:在存儲層面,國內存儲廠商為傳統IT業務提供SAN/NAS/全閃存全套產品,并且有完善的數據保護和數據管理解決方案;同時為新興IT架構提供分布式存儲,各種虛擬化和云平臺支持。通過CloudSAN這個云存儲資源池平臺將兩種架構打通,一套基礎存儲資源池承載兩種不同類型的新舊業務體系。
在協助用戶完成私有云搭建的同時,國內廠商還為用戶提供混合云解決方案,可以將用戶的私有數據在內部私有云和外部公有云上自由遷移,并且保證數據安全可靠。
作為一種新的企業級云計算中心存儲架構,CloudSAN能夠進行512個節點擴展,具有上億次I/O訪問能力和企業級用戶的存儲能力,其目的是能夠實現在不變傳統存儲架構的前提下,方便快捷地為企業級用戶構建具有橫向、可擴展能力、高可靠、穩定安全的云計算平臺。
具有特性如下:一是能夠在存儲節點內部實現數據高速傳輸和互聯互通,同時存儲設備之間也可以通過高速以太網進行高速傳輸。二是負載均衡不再是某個固定服務器上的事情,減輕了單個服務器的壓力,從而多維度地實現對全局資源的訪問,實時高效。三是能夠根據業務需求實現對數據訪問路徑和數據位置的動態調整,達到智能訪問頻繁存儲節點;同時存儲節點上支持全閃存、高中低速SAS、SATA等存儲設備。四是兼容性強,能夠將主流品牌的存儲陣列虛擬化,實現了對異構存儲的兼容。
五、小結
可以展望未來5至10年的IT基礎架構建設規劃在與AI進行結合,與IT新興技術區塊鏈、物聯網等的高度融合、與多云和混合云技術、工具的融合必將越來越密切。依托CloudSAN云存儲資源池技術打通傳統IT架構和新興IT架構的壁壘,統一承載兩種不同的業務類型只是解決金融行業IT基礎架構技術路線的選型中的一種,未來采用CloudSAN技術解決IT基礎架構技術選型本身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是從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分析等一系列概念提出,到現實面臨的各種行為應用分析的難題,從深的層次來講,就是為傳統的IT架構、分布式存儲、對象存儲、存儲虛擬化等一系列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IT數據存儲問題的解決方案。國內硬件設備廠商作為IT的后來者,國內IT基礎架構的建設已經越來越超前,通過不斷創新發展,強化自我品牌意識和技術儲備,未來的解決方案也可期待,想象的空間會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
[1]李代麗,云時代的企業IT基礎架構該如何構建?云資訊 《網絡http://cloud.chinabyte.com/news/208/ 13709708.shtml》,2016.
[2]郭濤.CloudSAN,另類還是主流? 《中國計算機報》,2016-04-11.
[3]李慶莉.宏杉科技發布CloudSAN新一代存儲架構問世.《中國金融電腦》,2016-05-07.
(0u再)
近年來,中國云計算產業繼續保持高速發展,云計算已逐漸被市場認可和接受,市場增速步入全球領先行列。據2018年上半年《IDC全球公有云服務跟蹤報告》顯示,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居全球第一,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相比傳統IT基礎架構,云計算具有更加靈活、更具有可伸縮性、成本更加低廉的特點。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行業云與管理云服務市場開始興起,給云計算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活力。對于一家金融行業來說,建設自己的云平臺,或者把數據中心相關運用服務向云端遷移,IT基礎架構的技術構建問題更加值得思考和關注。
一、金融行業云計算平臺的特點
經過連續多年的發展,中國金融行業已經形成了符合產業發展的基本的云生態環境。從政府政策、行業標準、產業發展、技術積累、技術創新層面來看,云計算環境都在經歷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金融行業的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即在云端提供給消費者的包括處理CPU、內存、存儲、網絡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服務是對所有計算基礎設施的利用的相關服務。企業級服務的云計算平臺體系架構呈現如下特點:
首先,金融行業用戶要打破物理世界和數字化世界的壁壘,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必須依靠虛擬化與云平臺,必須依靠基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構成的數字化世界的技術。
其次,云計算不但包含了各種IT需求資源,比如包括處理CPU、內存、存儲、網絡資源池和其它基本的計算資源服務,還包括各種APP應用和能進行業務發展的大數據分析等功能,使我們的各種資源實現共享,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
第三,企業級云計算平臺通常被看作是企業創新的孵化器,不管是傳統企業的轉型,還是新興企業的崛起,都可以依賴于這個平臺來提供更多的行業運用。針對行業運用云平臺會被越來越多的來自各行各業的企業接受并運用。目前常見的有金融云平臺、教育云平臺、政務云平臺、工業云平臺、醫療健康云平臺、環保云平臺等,它們均在不斷地茁壯成長。
二、云平臺發展的存在的核心問題
云平臺的市場吸引力仍在提升,基礎云環境無論是共有云還是私有云還是混合云已成為IT新興技術(如:AI、區塊鏈、物聯網、無服務器計算和數據服務)實現的重要支撐平臺。領先的公有云服務商也在不斷加強在AI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投入,同時,加強生態影響力,提高自身的差異化優勢。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
。ㄒ唬┌踩
云計算環境一般都是多用戶的環境所設計的,其目的也是讓盡可能多的用戶來共享云計算平臺的資源環境,才能降低成本支出。而多用戶的屬性,必然不可避免地造成管理及安全成本,特別是對于一些信息敏感的部門和特定行業要格外關注云環境的安全性;同時對業務連續性的考量來說,對數據安全性的憂慮仍是妨礙企業上云的主要挑戰。安全是一個共享的而不是均分的負擔,某些管理程序就可能被一些潛在漏洞和攻擊利用來影響其他用戶的系統程序。
。ǘ┛煽啃
云計算平臺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關鍵就是要有高使用率,高使用率會帶來的是否具有高可靠性的問題。因此無論如何,即使供應商是集群部署,在充分保障冗余性和提高可用性的策略的情況下,仍然存在發生宕機的可能性。宕機就必然會影響進入部署的云應用的能力,所用云計算平臺對用戶應用的可用性評價和正常以及延長宕機時間就尤為關鍵,值得關注。
。ㄈ┛捎眯
前端新興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IoT、邊緣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主要應用于生產端,將極大促進制造業的柔性化、精益化、智能化。但這些技術的背后帶來高計算、高存儲、高時效的要求,需要愈發強大的IT 基礎設施能力、運營管理體系的支撐,會進一步驅動云市場的高可用性的發展。金融企業會同時與多家云供應商保持聯系,進行相應的業務遷移,采用應用網關工具如CloudSwitch來最小化架構的變更和簡化云之間的應用端口來強化云平臺環境的可用性尤為必要。
三、混合云發展對IT基礎架構提出的要求
金融行業用戶在出于安全因素方面考慮的情況下,會將自身行業數據存放在自建的私有云中,防止泄密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又需要從公有云的計算資源上為公眾提供相應服務,這種情況無法避免,因此混合云被越來越多的采用,這也就對IT基礎底層架構在合規、安全、穩定性、可靠性、處理能力、響應速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歸納起來包括如下幾點:
第一,保證業務的穩定、連續的運行是對底層基礎架構建設的首要要求。在保證金融行業的業務應用跑起來、數據能存儲的同時,還要保證整個應用平臺更加可靠、穩定、高響應性,能夠滿足業務持續發展要求。
第二,要考慮到金融行業企業IT基礎設施老舊設備、系統的利用。企業級IT基礎設施構建要考慮新老系統的交替,數據中心的遷移、數據的無縫對接、應用的延時等問題,但并不是意味著所有的架構都要被推倒重來,所有的原有設備都要被換掉,而是可以綜合利用。
第三,云平臺的發展會重構應用開發流程及IT運營重組。一個靈活的開發環境是任何開發的基礎條件,作為android的手機應用程序的開放程度必然大于蘋果手機的開放程度,通過不斷整合和部署,能夠減少開發過程中的困難,也必然會得到更多廠商的支持。同時,借助某些工具來支持虛擬機的動態應用部署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人們所稱的“infrastructure as code”。 第四,各種冗余的硬件資產也可以加入到云環境本身來,昂貴、高度靈活性的設備也好,相對便宜、老舊的設備也可以利用起來,共同搭建基礎架構配置,從而滿足獨一無二的應用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的IT基礎設施平臺能滿足包括計算、存儲、網絡服務等用戶需求。
四、金融行業發展混合云平臺IT基礎架構的思路探索
。ㄒ唬﹤鹘yIT模式與新興IT模式共存的現狀模式
金融行業歷來重視IT信息化建設與發展,不僅構建了核心業務的本地雙活系統,也在同城做了關鍵業務的災備,并且規劃了私有云建設測試平臺。這些舉措使我行在未來五年完全有能力構建比較完善的私有云架構,對傳統關鍵核心業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但是僅僅依靠這樣的架構并不能滿足新興的“互聯網+業務”的需要?梢韵胂,至少在未來5-10年, 80%的金融企業IT基礎架構將以雙模式不可能相互替代,會以并存的方式共存。
就如上圖所示,不同的IT模式應對的是不同的業務類型,傳統IT更滿足火車票購買這樣對數據精準、安全的業務就如同我行管理的各行儲蓄業務,對于這樣的關鍵業務,更多的是求穩;新興IT滿足淘寶購物這樣對數據精準、安全要求不是很高,更在意快速響應的業務如同金融大數據分析業務。
。ǘ┐嬖诘膯栴}
金融行業在IT系統架構的建設中不可避免要考慮雙IT的建設模式,既要滿足傳統IT架構的穩定可靠,又要應對新興業務的快速敏捷。目前常用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構建兩套獨立的IT系統。一套用于傳統IT業務,一套用于新興IT業務。這樣確實是很方便地解決了5至10年過渡期的難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兩套IT系統基礎架構,重復建設度100%,沒有合理復用基礎IT資源,浪費了單位建設投資。二是從業務層面上,兩套割裂的IT系統基礎架構,難以實現業務層面的有效對接,例如如何有效將歷史數據轉換為大數據基礎數據等。三是從管理和運維角度,兩套割裂的IT系統基礎架構,不利于有效管理運維,讓全行的管理運維工作量呈百分比提升,效率降低。一套IT系統基礎架構能夠同時為傳統IT系統和新興IT系統整體提供服務,或者一套IT系統基礎架構平臺能夠同時承載傳統IT業務和新興IT系統業務,才是未來5至10年,全行IT基礎架構的最優選擇。
。ㄈ IT基礎架構建設建設規劃
從2018年11月IDC FutureScape 報告公布的全球信息技術(IT)行業展望可以看出,未來5至10年的IT基礎架構建設規劃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需重點考慮IT系統如何與AI進行結合,在未來將云部署應用于邊緣計算,25%的端點設備和系統將執行AI算法;二是需要強化與IT新興技術(如:AI、區塊鏈、物聯網、無服務器計算和數據服務)的高度融合。尤其是隨著區塊鏈的數字身份的發展;三是需考慮未來與多云和混合云技術、工具的融合力度。這些要求全行在下一個5年IT建設規劃時,需要考慮混合云作為以后發展的方向。
通過與業內多家廠商進行溝通,了解到國內很多廠商目前已經在存儲層面推出了類似的解決方案。傳統存儲陣列與分布式存儲各有優缺點,企業往往要面臨艱難的選擇。國內廠商主要依托其在2016年發布的CloudSAN云存儲資源池技術(目前已經在全國近百個行業用戶得到充分應用),打通傳統IT架構和新興IT架構的壁壘,統一承載兩種不同的業務類型。即基于存儲互聯的技術思想,CloudSAN這種由多種SAN存儲節點組成,并成功地將云架構和SAN存儲技術融為一體,從而滿足了從單一應用到多應用,小規模到大規模,存儲資源池化的存儲需求。
如上圖所示:在存儲層面,國內存儲廠商為傳統IT業務提供SAN/NAS/全閃存全套產品,并且有完善的數據保護和數據管理解決方案;同時為新興IT架構提供分布式存儲,各種虛擬化和云平臺支持。通過CloudSAN這個云存儲資源池平臺將兩種架構打通,一套基礎存儲資源池承載兩種不同類型的新舊業務體系。
在協助用戶完成私有云搭建的同時,國內廠商還為用戶提供混合云解決方案,可以將用戶的私有數據在內部私有云和外部公有云上自由遷移,并且保證數據安全可靠。
作為一種新的企業級云計算中心存儲架構,CloudSAN能夠進行512個節點擴展,具有上億次I/O訪問能力和企業級用戶的存儲能力,其目的是能夠實現在不變傳統存儲架構的前提下,方便快捷地為企業級用戶構建具有橫向、可擴展能力、高可靠、穩定安全的云計算平臺。
具有特性如下:一是能夠在存儲節點內部實現數據高速傳輸和互聯互通,同時存儲設備之間也可以通過高速以太網進行高速傳輸。二是負載均衡不再是某個固定服務器上的事情,減輕了單個服務器的壓力,從而多維度地實現對全局資源的訪問,實時高效。三是能夠根據業務需求實現對數據訪問路徑和數據位置的動態調整,達到智能訪問頻繁存儲節點;同時存儲節點上支持全閃存、高中低速SAS、SATA等存儲設備。四是兼容性強,能夠將主流品牌的存儲陣列虛擬化,實現了對異構存儲的兼容。
五、小結
可以展望未來5至10年的IT基礎架構建設規劃在與AI進行結合,與IT新興技術區塊鏈、物聯網等的高度融合、與多云和混合云技術、工具的融合必將越來越密切。依托CloudSAN云存儲資源池技術打通傳統IT架構和新興IT架構的壁壘,統一承載兩種不同的業務類型只是解決金融行業IT基礎架構技術路線的選型中的一種,未來采用CloudSAN技術解決IT基礎架構技術選型本身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是從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分析等一系列概念提出,到現實面臨的各種行為應用分析的難題,從深的層次來講,就是為傳統的IT架構、分布式存儲、對象存儲、存儲虛擬化等一系列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IT數據存儲問題的解決方案。國內硬件設備廠商作為IT的后來者,國內IT基礎架構的建設已經越來越超前,通過不斷創新發展,強化自我品牌意識和技術儲備,未來的解決方案也可期待,想象的空間會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
[1]李代麗,云時代的企業IT基礎架構該如何構建?云資訊 《網絡http://cloud.chinabyte.com/news/208/ 13709708.shtml》,2016.
[2]郭濤.CloudSAN,另類還是主流? 《中國計算機報》,2016-04-11.
[3]李慶莉.宏杉科技發布CloudSAN新一代存儲架構問世.《中國金融電腦》,2016-05-07.
(0u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