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下“交互界面設計”課程的設計研究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新媒體時代,具有前沿性、綜合性的發展專業,隸屬設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戲劇與影視學等交叉學科,是藝術、技術與文化形態的綜合體現。本文以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著眼點,著重進行筆者所擔任的該專業主干課程《交互界面設計》課程的設計研究與特點探析,以更好地推動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下該主干課程的發展與厘革。(2023-2-25)」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 交互界面發展 交互界面課程設計
一、20世紀80年代后的人機交互與界面設計
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人機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簡稱HCI)技術與理念的延伸而發展。人機交互主要便指,以用戶與系統作為交互對象,進行的一項研究。人機交互從架構層次劃分,包含人機交互技術、人機界面和用戶體驗設計三個部分,而在這其中,用戶便是通過交互界面達到與系統的溝通和連接!敖换ソ缑妗奔瓤梢允菍嶓w的設備,如人們熟知的鼠標、鍵盤、遙控器等,也可以專指計算機系統。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下,“人機交互界面”設計課程主要講授兩大部分,一是計算機系統內各類平臺,如移動互聯網平臺、網頁平臺等各類產品交互界面設計的普遍規律。同時,隨著人機交互的智能化發展,頭戴顯示交互、語音交互、手勢識別交互等更多的體驗型交互也將成為用戶的交互常態存在,并快速發展。本課程第二部分便是進行虛擬現實類作品交互界面的講授,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交互界面設計的前沿形態與方法。
二、交互界面的發展階段
1.交互界面定義
在百度百科中,將交互界面1定義為“人和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換的通道,用戶通過交互界面向計算機輸入信息、進行操作,計算機則通過交互界面向用戶提供信息,以供閱讀、分析和判斷”。 在進行“交互界面設計”課程的框架范圍設計時,主要指約翰·馮·諾依曼2發明計算機以來,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范疇下,隨著數字技術與設計藝術的不斷發展,以計算機設備為基本呈現載體或者運算基礎的不同類型作品的數字交互界面設計。
2.交互界面的發展階段
在進行“交互界面設計”的課程設計時,首先要對交互界面的
發展階段進行探析,從而更明確地厘清產品或者作品界面與作品本身,包括與受眾對象之間的關系。以計算機系統下的交互界面作為著眼點,交互界面的發展階段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命令語言交互界面階段。磁盤操作系統,簡稱為DOS(Disk Operation System系統,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近15年的時間中,此盤操作系統在臺式計算機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語言操作展示界面,使得用戶進行交互操作,是DOS系統的一項重要功能。在近15年間中,DOS系統被譽為架起用戶與機器之間的橋梁,其通過進行磁盤各項工作的管理,并通過命令語言呈現出以黑白文字為主的界面,成為用戶與計算機設備進行交互的中樞。是在計算機設備廣泛發展之初,最為普及的用戶界面之一。
第二階段為圖形用戶界面,也是本門課程最為的講授主體。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簡稱GUI,主要指以圖形方式顯示的用戶界面。其主要為用戶與計算機的中間顯示界面,用戶通過鼠標、鍵盤等最為常見的操作方式以進行相關輸入,達到自身與設備之間的勾連。圖形用戶界面更為直觀,便于用戶操作,同時也是由于圖形用戶界面的發展,使得用戶界面與設計學科進行了更多的結合,包括其不斷分支出的圖形用戶界面類型與用戶界面產品,更在視覺方面展現了其特有優勢。
同時,隨時交互設計思維與交互技術的不斷發展,交互界面的
方式不僅僅限于文字,音頻、視頻、動畫和影像等多種交互方式應運而生,給予用戶提供了更為豐富的交互可能。當用戶在使用移動端設備時,可能有最初的點擊、選擇文字,發展為通過音頻的形式率先實現交互,更為擴大了用戶的信息獲取渠道,使得用戶的交互形式更為充分。
第三階段為多智能交互界面。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虛擬現實
技術的不斷發展,硬件設備的快速更迭,以及交互界面形式的不斷豐富。以手勢識別、語音識別、人腦識別等更為智能化、更為個性化的交互界面出現,并快速發展。用戶可以在更為自然的虛擬環境中,進行更為人性化的主動交互,對于交互界面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當前和未來數字交互界面的發展趨勢。當前,智能交互設備發展快速,種類繁多,在本文中便不一一列舉。
三、《交互界面課程》的模塊化設計
筆者在進行《交互界面課程》的設計時,依托于數字媒體藝術的專業范疇,針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二年級學生,從數字交互界面的基本概念、設計體系、設計方法和實踐應用出發,通過數字交互界面設計的模塊劃分、實現路徑、圖標設計以及交互產品實操的講授,以讓學生掌握交互界面設計的普遍制作規律,具備進行不同平臺的原型架構能力和視覺設計能力,具備基本完整的交互界面設計能力。
1.信息調研與用戶模型的確立
艾倫·庫伯曾談到“交互界面設計不僅僅需要關注設計的形態,更需要關注設計的行為”3;诮换ソ缑嬖O計的交互設計流程,首先為信息調研。即以產品為核心,通過討論法、調研法、焦點小組、頭腦風暴法、故事繪畫方法等等,進行用戶和產品的相關信息采集,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特別是對于核心用戶的研究。既包括對于用戶的產品情感、產品使用行為、產品應用態度等相關定性的分析。也包括對于產品整體周期性的定量、定性分析。同時在信息調研中加入競品分析,尋到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并對比之間的優勢、劣勢,從而找到產品的突破口,最終確定并制作出用戶模型
2.低保真原型架構與可視化原型框架圖的確立
在信息調研形成了初步方案之后,開始進行產品的原型架構。產品的原型架構一般分為低保真原型和高保真原型。原型在產品設計中,主要指產品脈絡的可視化框架架構。通過原型的架構,可以在產品架構之初,便通過較為準群,并可視化的原型設計進行確認,不僅僅為后續的交互開發、視覺設計建立了夯實基礎,更可以有效地提升產品各個環節的溝通和信息傳遞效率。低保真原型是將架構草圖、架構線路圖規范化的架構效果圖。
3.高保真原型交互方案的制作
而高保真原型是在低保真原型的基礎之上,通過AXURE等軟件加入產品最終的交互效果。高保真原型設計可謂已是產品的DEMO展現,所有的交互效果都應基本在高保真原型交互制作時得以展現,以形成產品的可視化、可交互樣本,是產品最終能否為用戶滿意的直接體現與保證,也使得后續開發和設計更為準確和易懂。
4.可視化界面方案的制作
當低保真、高保真原相繼確認之后,從交互界面設計,即UI(User Interface)設計師的角度出發,便進入到了產品的可視化設計流程之中。通過風格類型的確立,開始進行各類別界面的具體美術風格制作,以及圖標的規范化設計等,最終使得界面以設計者和用戶均認可的審美標準進行呈現。
同時,在界面的可視化風格確立與具體制作時,圖標設計工作也要同時開展。圖標作為連接用戶與界面的交互橋梁,對于用戶和設計者來說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用戶通過圖標進行具體界面層級的交互。圖標設計有著相對嚴謹的制作規律,在其規律范圍內,需要設計師根據產品的用戶模型、低保真框架、高保真交互和具體的美術風格進行圖標的視覺化設計,以在突出交互效果的同時,更好地與產品的美術風格相統一。
5.評估與優化
最終,通過以上步驟,形成產品的完整雛形,經過評估進一步對其質量進行把控和改進,也是促進產品作品不斷進行更迭和優化的重要保障。
6.虛擬現實作品的交互界面設計
同時,本課程針對當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下,虛擬現實類別的作品創作趨勢,進行虛擬現實作品界面設計特點、界面設計趨勢、界面設計原則的講授。在該類作品的交互界面設計時,需要遵照虛擬現實空間搭建、影像呈現與用戶交互體驗的設計邏輯進行設計。并進一步詳述創作空間與用戶的關系、空間與界面的關系,以帶領學生進行虛擬現實界面設計流程和呈現形式的設計與創作,以讓學生切實掌握虛擬現實類作品的創作方法,進一步其提升交互設計思維與交互設計能力。(圖為某學生本課程的虛擬現實類作品部分交互界面效果圖)
(0pLP)
一、20世紀80年代后的人機交互與界面設計
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人機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簡稱HCI)技術與理念的延伸而發展。人機交互主要便指,以用戶與系統作為交互對象,進行的一項研究。人機交互從架構層次劃分,包含人機交互技術、人機界面和用戶體驗設計三個部分,而在這其中,用戶便是通過交互界面達到與系統的溝通和連接!敖换ソ缑妗奔瓤梢允菍嶓w的設備,如人們熟知的鼠標、鍵盤、遙控器等,也可以專指計算機系統。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下,“人機交互界面”設計課程主要講授兩大部分,一是計算機系統內各類平臺,如移動互聯網平臺、網頁平臺等各類產品交互界面設計的普遍規律。同時,隨著人機交互的智能化發展,頭戴顯示交互、語音交互、手勢識別交互等更多的體驗型交互也將成為用戶的交互常態存在,并快速發展。本課程第二部分便是進行虛擬現實類作品交互界面的講授,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交互界面設計的前沿形態與方法。
二、交互界面的發展階段
1.交互界面定義
在百度百科中,將交互界面1定義為“人和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換的通道,用戶通過交互界面向計算機輸入信息、進行操作,計算機則通過交互界面向用戶提供信息,以供閱讀、分析和判斷”。 在進行“交互界面設計”課程的框架范圍設計時,主要指約翰·馮·諾依曼2發明計算機以來,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范疇下,隨著數字技術與設計藝術的不斷發展,以計算機設備為基本呈現載體或者運算基礎的不同類型作品的數字交互界面設計。
2.交互界面的發展階段
在進行“交互界面設計”的課程設計時,首先要對交互界面的
發展階段進行探析,從而更明確地厘清產品或者作品界面與作品本身,包括與受眾對象之間的關系。以計算機系統下的交互界面作為著眼點,交互界面的發展階段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命令語言交互界面階段。磁盤操作系統,簡稱為DOS(Disk Operation System系統,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近15年的時間中,此盤操作系統在臺式計算機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語言操作展示界面,使得用戶進行交互操作,是DOS系統的一項重要功能。在近15年間中,DOS系統被譽為架起用戶與機器之間的橋梁,其通過進行磁盤各項工作的管理,并通過命令語言呈現出以黑白文字為主的界面,成為用戶與計算機設備進行交互的中樞。是在計算機設備廣泛發展之初,最為普及的用戶界面之一。
第二階段為圖形用戶界面,也是本門課程最為的講授主體。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簡稱GUI,主要指以圖形方式顯示的用戶界面。其主要為用戶與計算機的中間顯示界面,用戶通過鼠標、鍵盤等最為常見的操作方式以進行相關輸入,達到自身與設備之間的勾連。圖形用戶界面更為直觀,便于用戶操作,同時也是由于圖形用戶界面的發展,使得用戶界面與設計學科進行了更多的結合,包括其不斷分支出的圖形用戶界面類型與用戶界面產品,更在視覺方面展現了其特有優勢。
同時,隨時交互設計思維與交互技術的不斷發展,交互界面的
方式不僅僅限于文字,音頻、視頻、動畫和影像等多種交互方式應運而生,給予用戶提供了更為豐富的交互可能。當用戶在使用移動端設備時,可能有最初的點擊、選擇文字,發展為通過音頻的形式率先實現交互,更為擴大了用戶的信息獲取渠道,使得用戶的交互形式更為充分。
第三階段為多智能交互界面。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虛擬現實
技術的不斷發展,硬件設備的快速更迭,以及交互界面形式的不斷豐富。以手勢識別、語音識別、人腦識別等更為智能化、更為個性化的交互界面出現,并快速發展。用戶可以在更為自然的虛擬環境中,進行更為人性化的主動交互,對于交互界面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當前和未來數字交互界面的發展趨勢。當前,智能交互設備發展快速,種類繁多,在本文中便不一一列舉。
三、《交互界面課程》的模塊化設計
筆者在進行《交互界面課程》的設計時,依托于數字媒體藝術的專業范疇,針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二年級學生,從數字交互界面的基本概念、設計體系、設計方法和實踐應用出發,通過數字交互界面設計的模塊劃分、實現路徑、圖標設計以及交互產品實操的講授,以讓學生掌握交互界面設計的普遍制作規律,具備進行不同平臺的原型架構能力和視覺設計能力,具備基本完整的交互界面設計能力。
1.信息調研與用戶模型的確立
艾倫·庫伯曾談到“交互界面設計不僅僅需要關注設計的形態,更需要關注設計的行為”3;诮换ソ缑嬖O計的交互設計流程,首先為信息調研。即以產品為核心,通過討論法、調研法、焦點小組、頭腦風暴法、故事繪畫方法等等,進行用戶和產品的相關信息采集,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特別是對于核心用戶的研究。既包括對于用戶的產品情感、產品使用行為、產品應用態度等相關定性的分析。也包括對于產品整體周期性的定量、定性分析。同時在信息調研中加入競品分析,尋到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并對比之間的優勢、劣勢,從而找到產品的突破口,最終確定并制作出用戶模型
2.低保真原型架構與可視化原型框架圖的確立
在信息調研形成了初步方案之后,開始進行產品的原型架構。產品的原型架構一般分為低保真原型和高保真原型。原型在產品設計中,主要指產品脈絡的可視化框架架構。通過原型的架構,可以在產品架構之初,便通過較為準群,并可視化的原型設計進行確認,不僅僅為后續的交互開發、視覺設計建立了夯實基礎,更可以有效地提升產品各個環節的溝通和信息傳遞效率。低保真原型是將架構草圖、架構線路圖規范化的架構效果圖。
3.高保真原型交互方案的制作
而高保真原型是在低保真原型的基礎之上,通過AXURE等軟件加入產品最終的交互效果。高保真原型設計可謂已是產品的DEMO展現,所有的交互效果都應基本在高保真原型交互制作時得以展現,以形成產品的可視化、可交互樣本,是產品最終能否為用戶滿意的直接體現與保證,也使得后續開發和設計更為準確和易懂。
4.可視化界面方案的制作
當低保真、高保真原相繼確認之后,從交互界面設計,即UI(User Interface)設計師的角度出發,便進入到了產品的可視化設計流程之中。通過風格類型的確立,開始進行各類別界面的具體美術風格制作,以及圖標的規范化設計等,最終使得界面以設計者和用戶均認可的審美標準進行呈現。
同時,在界面的可視化風格確立與具體制作時,圖標設計工作也要同時開展。圖標作為連接用戶與界面的交互橋梁,對于用戶和設計者來說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用戶通過圖標進行具體界面層級的交互。圖標設計有著相對嚴謹的制作規律,在其規律范圍內,需要設計師根據產品的用戶模型、低保真框架、高保真交互和具體的美術風格進行圖標的視覺化設計,以在突出交互效果的同時,更好地與產品的美術風格相統一。
5.評估與優化
最終,通過以上步驟,形成產品的完整雛形,經過評估進一步對其質量進行把控和改進,也是促進產品作品不斷進行更迭和優化的重要保障。
6.虛擬現實作品的交互界面設計
同時,本課程針對當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下,虛擬現實類別的作品創作趨勢,進行虛擬現實作品界面設計特點、界面設計趨勢、界面設計原則的講授。在該類作品的交互界面設計時,需要遵照虛擬現實空間搭建、影像呈現與用戶交互體驗的設計邏輯進行設計。并進一步詳述創作空間與用戶的關系、空間與界面的關系,以帶領學生進行虛擬現實界面設計流程和呈現形式的設計與創作,以讓學生切實掌握虛擬現實類作品的創作方法,進一步其提升交互設計思維與交互設計能力。(圖為某學生本課程的虛擬現實類作品部分交互界面效果圖)
(0pLP)